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发展战略
请输入文本内容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会经常遇到诸如塌方,岩爆,岩溶等地质灾害,给施工工程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随着经济的地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公路建设到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成为全国公路发展的重点。而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地貌情况复杂,公路隧道的建设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建设多而且复杂。本文主要分析了塌方和岩溶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与处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发展战略

  公路隧道塌方灾害的成因 :

  隧道在施工开挖时,容易遇到断层或者是覆盖较为薄弱的地层如含有较多水源的土层。如果隧道开挖遇到风化较为严重的岩层,或者溶洞、软硬岩层存在较大差异的分界处,都会引起隧道塌方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发生。

  施工的方法、措施不正确 :

  施工前或者在施工期间,没有全面的掌握该地段的地质条件,也容易导致不正确的施工方式的使用。由于前期的地质勘测不够详细、准确,其后施工的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施工不认真都容易引起塌方。施工的管理安排不当、工序安排不够合理,在施工期间某些工序间隔时间过长,支护、衬砌等不及时,使得围岩暴露时间太长而产生风化,进而导致塌方。在对岩层进行爆破开挖时,炸药的药量如果过大,强烈的震动也容易引起隧道开挖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使用钢质结构进行支撑时,若使用的支撑架质量不过关或是支护松动时,没有及时加固,结构破坏也易造成塌方。

  施工经验不足、熟悉不足:

  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经验不足,或是对该地段的岩层不够熟悉,致使人员对突发性的坍塌没有预见性,也是造成塌方事故的间接原因。

  出现塌方的征兆:

  1)勘测出的岩层信息反映出的岩层变形速度和数量超过了隧道开挖的允许值;

  2)喷射混凝土时,有裂纹或是龟裂现象出现;

  3)岩层的裂缝出现变大、张开等现象;

  4)支撑梁、支撑柱出现变形或断折、楔子被压扁、填塞木出现弯曲、木支撑出现破响声;

  5)开挖的部分不断有土块、小石块掉落或者是支撑结构间隙多大,出现漏砂、漏石屑等;

  6)隧道中,坑道出现渗水或是滴水突然加剧、变浑。

  公路隧道塌方处治措施:

  在隧道施工中,如遇到暗河和溶洞有水流,应选取引排水的方式,

  不宜填堵。探测水源的流动方向,对隧道后续施工是否存在影响。通过涵洞、暗管等设施将溶洞内的水引出洞外。如果溶洞水流处于隧道顶部,或者高于顶部的位置时,应当在适当距离的位置,凿除引水槽,将溶洞的水位降低至隧道底部标高之下,然后进行引排。

  对于已经停止发育、跨度较小、无水的溶洞,可针对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和填充的实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干砌片石进行回填,也可以适当加深边墙的基础,将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如果在隧道顶部出现空溶洞,可对其采用锚杆或者锚喷网进行加固,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注浆加固,然后加设护拱以及拱顶回填进行填堵处理

  跨越如遇到跨度较大、规模较深的不宜填堵的溶洞时,或因为填充物较为松软、底部存在暗河,不能承载隧道基础,亦或是需要较大的工程量、不够经济的时间,就可以采用跨越处理的方式。跨越方式一般是采用梁、拱来跨越溶洞。遇到溶洞较大、该地段情况相对复杂时,隧道衬砌可采用边墙梁、拉杆拱、底板梁或整体式“管梁”结构跨越,但是跨越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稳固的基岩之上。如果溶洞处于隧道的底部,由于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岩层较为薄弱,不能承受隧道带来的荷载力,应在溶洞的顶部进行修筑支柱加固溶洞顶部,然后将溶洞空隙回填,然后通过压浆方式加固溶洞基础底部。

  在岩溶区进行施工时,由于个别溶洞的处理相对复杂与困难,应选取绕行,对溶洞前方的隧道进行施工。在前方施工的同时,处理好绕行的溶洞,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加快施工的整体进度。当遇到地质十分复杂或者特大号溶洞时,可以选择改变隧道建设的线路,这也是对隧道施工安全、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的结果。


上下篇控件页面只能放一个

相关新闻

请输入文本内容
请输入文本内容
请输入文本内容
请输入文本内容